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心理,家长该怎么教育?
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心理?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是无法忍受的,担心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,所以大多时候会通过严厉的威胁和斥责来努力影响孩子,希望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,以迷途知返。但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明显,甚至有的时候会加速孩子堕落的步伐。那么,家长该怎么教育有偷窃行为问题的孩子呢?
孩子偷东西是出于什么心理?
1、吸引他人注意力
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是家庭琐事的原因,对孩子疏于照顾,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,孩子就有可能会通过偷窃这种不良行为让家长放下一切,全身心去教育自己。
2、欲望没有得到满足
生活中处处充满诱惑,而父母是不可能完全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,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,有的孩子就会不择手段,甚至会对别人所拥有的物质产生欲望,并想尽办法据为己有。
3、试探底线
有的孩子出现偷窃行为,是想试探父母的底线,他们会从家长的反应程度来进行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可行,以及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。
4、侥幸心理
有时候,孩子明明知道偷窃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,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,他们往往会抱着侥幸心理付出实际行动,如果没有被发现,或者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后果教训,将会逐渐强化这种不良行为。
5、对同龄人的模仿
有些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,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,不懂得分辨是非黑白,很容易出现模仿他人的情况,也有可能是受到同伴怂恿导致的。
家长该怎么教育偷东西的孩子?
1、了解孩子偷窃的动机
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偷窃问题的时候,都会陷入一个误区:责令孩子承认偷窃行为,交代为什么偷东西,之后再给予严厉的惩罚,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。在这个过程中,很少有家长能意识到背后真正的原因,没有帮孩子切实解决问题,只是起到震慑作用。如果根源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,孩子还是有再犯的可能。
2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欲望
欲望是与生俱来的,我们没办法消除,只能不断提升自制力,学会控制欲望。所以,家长需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教育,引导教育为主,惩罚为辅。教孩子学会向父母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需求,对于不合理的需求,家长在拒绝之后要给予解释,让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足与遗憾,以消除孩子通过不良行为方式满足欲望的需要。
3、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
在生活中,家长要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法律知识,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,树立规则意识,可以向孩子传输一些由缺乏法律意识而引起的案件,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严重性。
站点声明:本站的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部分信息内容,图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还请联系lh@zhitouweilai.com 删除
- 上一篇:青少年偷窃行为怎么处理?
- 下一篇:孩子有偷盗行为怎么办?
-
孩子有偷盗行为怎么办?
2021-04-27 -
孩子偷东西还撒谎,家长该怎么教育呢
2020-12-02 -
孩子说谎该怎样沟通,家长如何正面管教孩子
2020-11-21 -
孩子为什么会有偷东西的心理,父母的处理方式将影响孩子
2020-11-24 -
孩子出现偷盗行为怎么办,家长该怎么教育
2020-12-02 -
发现孩子有偷钱行为,家长该怎么教育
2020-11-24 -
15岁男孩出现偷钱行为怎么办,做好这几点,比打骂效果更好
2020-11-21 -
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,家长应该如何处理
2020-11-24 -
孩子害怕惩罚经常撒谎,家长该怎么办
2020-11-24 -
如何教育偷东西的孩子,这3个方法轻松解决孩子犯错问题
2020-11-24 -
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心理,家长该怎么教育?
2021-04-10 -
孩子喜欢撒谎该怎么去引导他?
2021-07-28